近日,上海檢驗檢疫部門表示,進口有機食品須按中國有機標準種養殖和生產。凡進口產品申報為有機或包裝中標注有機的產品,將實施嚴格入境驗證。不能提供材料證明符合進口有機產品法規和標準要求的,須改變包裝作為一般產品入境;如無法整改,則視情況作退貨或銷毀處理。
進口有機食品"見光死"
記者獲悉,今后凡進口產品申報為有機產品或在進口產品查驗中發現產品包裝、標簽中標注"有機"或"ORGANIC"等文字的產品,上海檢驗檢疫局將實施更加嚴格的入境驗證。因為目前中國尚未與其他國家或地區互認有機產品,所以根據相關規定,凡不能提供材料證明符合進口有機產品法規和標準要求的,其包裝及標簽上不得標注"有機"或"ORGANIC"等字樣。
上海檢驗檢疫部門有關人士表示,加強有機產品入境驗證之后,欲向中國出口有機產品的外國農戶或企業,就必須按照中國有機標準種植養殖和生產,即在國外有機產品認證的基礎上,再加上中國的有機標準認證,從而增強中國標準的影響力。該人士稱,此項標準并非專門針對外國企業,因為與此同時,中國出口有機產品的農場和生產加工企業也將更重視中國的有機法規要求。
據業內人士稱,之前從國外進口的很多有機食品,都未必能符合此次"嚴厲"的新規。國內某有機食品企業人士感慨道:"有機食品企業生存越來越艱難了,新規這么嚴,不符合就要罰款,動輒好幾萬,貼錯碼也要罰,各地質監局都磨刀霍霍,這下日子不好過了。"
前景并不黯淡
雖然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主席安德魯·盧曾對媒體表示中國有機產品的新規是"世界上最嚴的標準",他認為新規已讓一些曾經試圖進入中國的外企望而卻步。但從記者了解到的情況看,中國將來的市場環境也許不像外界渲染的那么糟糕。
今年5月25日,上海召開了由國家認監委、歐盟駐華代表團聯合主辦,上海檢驗檢疫局、中歐世貿項目組承辦的中國-歐盟有機產品認證研討會。雙方就有機產品認證監管、有機產品認證機構認可約束、進口有機產品監管情況等問題進行研討,歐盟官員還介紹了歐盟有機產品的法規和監管、實踐。這對中歐有機貿易的持續發展明顯起到了積極作用。
而在近日剛剛結束的第六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上,德國、澳大利亞、法國、意大利、美國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參展,多個國家的海外展商及貿易商都對中國的有機市場表現出濃厚興趣。主營嬰兒奶粉的澳洲貝拉米公司負責人更是表示看好中國的嬰幼兒有機奶粉市場,認為未來兩三年間,有機奶粉市場占有率會大幅提升,或將從目前的占比不到1%,提升到超過10%.
記者還獲悉,為了打造高端嬰兒食品,今年秋季,中國將破天荒第一次進口美國有機小麥。從目前國內市場看,中國消費者尤其是中產階層對國產嬰兒食品普遍持懷疑態度,他們也有能力去選購品質更高、價格相對昂貴的進口食品,尤其是對美國貨的追求非常狂熱。據heraldnet.com網站報道,若通過中國農業檢查員對此批有機作物的審查,杰森將成為第一個被中國政府批準進口谷物的美國農場主。杰森預計,谷物收獲后,將會有20000~30000蒲式耳的小米和小麥運送至中國。這些產品到中國后,將被用于加工高端嬰兒食品。
對于美國人來說,這無異于是敲開了中國市場的大門,雖然即將到來的新規有些讓人畏懼,但前景至少已不是一片黑暗了。